首页 资讯 > 内容页

于希贤:中国古城的仿生学文化透视

来源:个人图书馆-独角戏jlahw6jw 发布日期: 2023-08-30 15:00:0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叙》中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布局传入我国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在此之前长达数千年间,中国自有一套城市规划布局的学术思维方式,以此作为布建人居环境的依据,指导不同的人居住、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当中。这一套城市学的思维在中国萌芽、产生、形成,发展,行之有效地指导中国人认识自己生活的空间,协调城市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这一套思维系统有自己的概念、术语、理论、方法,也建立了一些规律和法则。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不同的科学思想、民族文化思想的影响。所以东方和西方之间,形成了城市学的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方式。

一、城市学的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方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城市是文化的缩影,城市受文化思想的影响很大,从世界文明进程和科学文化发展长河的历史来看,城市科学因文明发展的地域而异,其间不停地交流与融合、淘汰与创新。时至今日,其思维方式,归根结底无非有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方式和两大源头。一是西方的源头,它有一套建立在分析、抽象、归纳、演释之逻辑基础上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另一是东方的文明,它也有一套取象比类、心物感应,象、数、理、气等的思维模式,用来认识天、地、人和生物界之间有机关系的系统。

1996年9月,亚洲建筑师代表大会在雅加达召开,会上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建设有灵魂的城市和乡村。”城市的灵魂就是透过城市的形体表现出来的城市文化。会议要求各国的建筑师们“要重视自身民族与地方建筑风格的价值”,提出了“尊重传统”的呼吁:“在建筑中推广自己的价值观。”这表明,未来现代化的城市必须重视城市的个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中国是世界东方文明的伟大缔造者。中国城市的“仿生学文化”是世界城市规划建设史上一颗独特的明珠。

那么,什么是有灵魂的城市与乡村呢?

用仿生学的原理,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是中国古代传统地理在城市选址、规划、布局和建设方面的一大特色。天地之间因为有阴阳,才有生气与活力。草木因此而欣欣向荣生长,牛羊因此而成群优游繁衍不断,鸟兽因此而自由出没于深林山野,人类生息也欣欣向荣、子孙满堂。总之,“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万物并至,不可限量”。总之,阴阳的结合是人类社会、生物界和大自然生命活力的源泉,也是中国古代城市选址、规划布局的理论思维。

二、濮阳大墓天、地、人有机活体观念

中华民族的文明从何时开始?中华民族的城市何时萌芽,宗教、哲学思想从什么时候奠基?关于天地、宇宙、人生独特而系统的观念是天、地、人三者相应相通组成一个活的机体,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三才”思想。“三才”思想将天文、地理和人事结合起来,而其标志又是“青龙”、“白虎”图像的出现,远在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早期,就已经开始发端了。

把天空分为四宫;把大地划分为四方,即东苍(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用它与春、夏、秋、冬四季和天空的二十八星宿相对应。有关这一“四象”概念的起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突出的特点和标志。在中国古代,天象、地理、气候的观念相通。地理中,在一年四季的划分中,苍(青)龙为春,朱雀为夏,白虎为秋,玄武为冬。有关的图像与文字相应代表了古人对季节的认识。在天象上,东宫苍(青)龙,对应角、亢、氏、房、心、尾、箕七宿。西宫白虎,对应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南宫朱雀,对应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宫玄武,对应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根据二十八宿星名断定沿赤道把天空划分为四宫(或四象即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地理方位上东、南、西、北方位观念二者关系密切不可分。二十八宿的创立与四象是紧密地联系的。二十八宿的定位必须有四象的观念。四象的测定又需据二十八宿的位置。古人据春分前后初昏之时的天象测定四象。此时东方七宿的中心房宿正当东方地平线附近。西方七宿的中心昂宿正当西方地平线附近。南方七宿的中心星宿正当上中天正南的位置。北方七宿的中心虚宿正处在下中天,即地平线以下与星宿相对应的位置,而春分这一天的确定是划分一年四季的关键。[1]

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东方青龙、西方白虎的图形是出土于约距今六千四百多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属于仰韶时代的文化遗址,有第二、三、四、五层。45号墓在第四层之下,打破第五层和生土。这说明它是仰韶早期文化遗址。“墓主人为一壮年男性,身长1.84米,仰身直肢葬,头南足北,埋于墓室正中。”“左右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龙、虎图案。蚌壳龙图案摆于人骨架的右侧,头朝北,背朝西,身长1.78米,高0.67米。龙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抓登,状似腾飞。虎图案位于人骨架的左侧,头朝北,背朝东,身长1.39米,高0.63米。虎头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垂,四肢交递,如行走状,形似下山之猛虎。另外,在虎图案的西部和北部,还分别有两处蚌壳……”墓主脚端一侧还置有一对人腿骨和一些蚌壳。蚌龙蚌虎是已被人们抽象了的神化动物。45号墓被浓郁的文化宗教气氛所笼罩。此青龙、白虎图、墓址上下方,象征天圆地方、天地结合,时空结合。[2](P56)

濮阳古称“颛顼遗都”。《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览》称:“颛顼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帝王世家》也说:“颛顼葬于东郡顿丘,城南广阳里大冢是也。”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少昊氏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扰,不可放物,祸灾荐至,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厉司地以属民。”竺可桢研究“颛顼建立了两个官职,一个观测恒星的上中天,另一个则守望"火’的昏见”。颛顼时代已有专人负责对二十八宿的观察。这与濮阳仰韶时期龙、虎图像的出土,不可能完全是偶然巧合,其间是会有联系的。

四象、二十八宿、季节、方向、颜色的对应

对于这样一个天文、地理、气候概念的出现,古人是以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用动物的形象来象征之。人们又称它为“四神兽”。所以,“四神兽”文物图象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有着广泛而又特殊的意义。

这一发现证实,在六千四百多年前中国的科学、宗教、地理、四季划分、城市建筑都已相互结合,进入到了文明的轨道。所以,中国的文明史,不仅是5000年,起码为六千四百多年。

三、天、地、人相互结合与古城仿生文化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规划布局形成一整套相当完备的理论,有着丰富的实践与文化紧密结合。这是中国名城区别于任何西方城市,为中国所特有的城市灵魂。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渊源于西方的地理观念认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没有生命的无机界,只有生物圈和人类智慧圈才是有生命的有机界。但是,中国与此不同,认为天地人之间组成一个整体性的、有循环、轮回、有新陈代谢的生命系统。因此,万物的生化、风雨水土的移动、天体的运动等等,都表现了他们是阴阳相互结合的活体。故而大地也是一个由阴阳交互作用形成的太极球,是一个有生命活力的活体。山川州域也因山形水系的形态环境不同,而成为一个个大小不同和个性不同的活体。“大山大河收气厚,小境小域各有宗。”每一个地方都是自成体系的生命活体。每一个地理生命活体都有自身的气质、体态、性格和灵魂个性。地灵人杰,区域文化是受地理环境抚育的。地理环境的迥异又影响着地区社会的风貌。所以,古人说:“广川大谷异形,人居其间异俗。”一方山水,有一方风土,一方风土,有一方人物。每一个自成体系的地理单元,都有其内在的灵气。地理山川的不同,人居其间风俗文化有差异,民风也就不同。从自然界、生物界到人类社会,其间有一根无形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地把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形成各种复杂和奇巧的结合,这个世界也就万紫千红,“和”而不“同”。

中国古代城市的选址与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观念息息相关,自古以来形成了“观其源流,相其阴阳”的理论,有一整套山水结构的理想图示。城市的环境规划、空间布局注重整体协调性,把天、地、人三者联系在一起,把地理方位、四季轮回、天象历法、地理星象、人的道德心性、社会的结构分工和家庭的长幼秩序都有机地结合统一。具体的每一个城市布建,又因地制宜,据城市的功能、山水环境的特点进行城址选择城区布局,其中有着一整套山水环境的景观评价理论系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今天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城区规模扩展,不仅要保护一幢幢古建筑物的实体,保护一些古街区,更重要的是必须研究历史名城深微的精神文化内涵。如何在城市现代化的同时保护城市的原有文化遗产,保持和发展中国古代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风貌,建设有灵魂的城市。

五千多年前辽宁西部山区牛河梁、东山嘴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性质和北京的天坛、十三陵、太庙相似。象征天圆地方、有中轴线,区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它揭开了中国文化特色的城邑萌芽。此后,中国的城市经历了夏初城廓沟洫的城邦时期、“商邑翼翼,四方之极”的都城规模时期,西周、战国城市大发展阶段,从而奠定了中国城市选址和规划布局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一个由城墙、城壕所围合确定了的生命活体。城市之中有大脑指挥系统、神经中枢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有日夜川流不息的新陈代谢活动。因此,城市也是一个有体形气质、有灵魂个性的活体。城市的灵魂个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的灵魂,也是在这座城市所处的天文位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城市的经济实力、生产技术条件等错综复杂的作用下,形成的一个完整活体。城市的灵魂(文化气质)与它所处的地理山川的灵气感应相通。这也就是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天时地利结合的统一。它形成了中国古代每一座城市独持的灵魂个性。这也就是由地方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而每一座城市从中表现出来的主体灵气和地方某种生物的形象性质相像。于是,古人用“取象比类”的方法,模仿此种生物的形态建城,赋予这座城市此种生物的灵气。这样,则出现了“仿生学”的城市与乡村选址、规划和布局。所谓“仿生”,就是把城市“取象”于某种生物的形象与灵气,取之于当地特有的山水灵气,形成这一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个性。这“取象”的理论基础是:城市是一个从不间断地在进行新陈代谢,每日每时都在吐故纳新,进行生命活动的活体。这个活体像某一种生物。所以中国古代认为,人体是个小天地,天地是个大活体。城市、乡村、住宅都是人和天地自然相联系的一个中介场所。人居环境处于“人”与“自然”、“天地”这三大不同生命活体的层次之间,沟通其间天、地、人的气场。它也是另一个活体。城市、乡村、住宅的文化历史特色,就是它的灵气所钟。这灵气一方面取之于当时的天文时运,另一方面取之于当地的自然环境,也取之于当地的历史文化环境,是这三者交融作用的结果。中国历史名城的规划布局应用取象比类的方式将自然山河的灵气,仿生于城市的形状、区位与结构之中,例如:苏州古城为龟城,开封古城为卧牛城,杭州古城为凤凰城,泉州古城为鲤鱼城,龙盘虎踞南京城,金马碧鸡昆明城,岳麓山下长沙城(古城中轴线正对岳麓山禹王碑),广州五羊城,“龟城有灵、七桥似斗”的成都等等。就是县一级的古代名城,也有因地制宜的山水取象比类,如福建长泰县的登科山,广州广宁的三台山。另外如:金鸡抱卵形、梅花落地形、黄龙到江形、雁阵形、云中满月形等。沿江沿河的城市位于江河合口处“外抱大江内环湖,城市两端有山岗”取山水之势形,成因地制宜的城市风格。总之中国的历史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色彩,要从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完整、有机地进行考察,把握历史名城的个性,为创建中国的城市科学,对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作有益的补充。

四、春秋吴都(今苏州市)龟城

公元前514年吴国君主阖闾接受伍子胥建都立国的建议,其大意是:凡安军治民,兴霸称王,以近制远,立国立民,必先建立城廓。健全国家体制,要用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主体的思想和结构布局来体现国家的精神、表达国家体制的特色与活力。具体地说,国都的宫殿、城卫及守备的体制,充实仓库存粮、储备战争物资等,这些物质实体的设施,要表达建国的主体精神。他们是把营建国都,作为兴邦立国的第一件大事

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法天象地”的原则。“相土尝水”就是对城市土质和水质的选择。城市基址的土壤最好是五色土或黄豆粉那样细腻的土壤。污土、卵石或粗砂土则不良。城市的水源,无论是地上的河水、湖水或地下泉水的水质,必须甘甜清洁,不能苦涩有异味。“法天象地”就是要把城市的形态结构和城市的文化生态的主题,与城市所处位置的地理形势,天文星相以及天地灵气相感相通。也就是“其尊卑以天地为法象,其交媾以阴阳相配合”。把城市营造成一个阴阳互补互助互动的活体。在水网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水道交叉纵横,水网间有一个个高出水面的墩,水网和其间土墩的交错就像龟背上的纹胳。伍子胥因天时,就地利,把营建的国都取象于湖沼水网上的“龟”,于是这个城就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龟城”了(见图1)。总之,当时城市的选址、规划、布局,是应用仿生学的原理,充分实地考察,观察土壤的性状,水源的质量,又将城市的位置、结构、朝向与天象相配合,“阴阳调和、四序顺理,雨阳以时、寒暑应气”。设“陆门八,以应天象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卦”。“八风”就是八个方位的风。它们随季节的不同而风向变换。城墙四周,每边各开二座门。《史记·律书》中说:"闾、阖风居西方。”因此而在西边立闾、阖二门。向西开此二门以象天门,引阖风入城以通天上。东为娄、匠二门,南为盘、蛇二门。北为齐、平二门。吴欲并吞越,用十二生肖的方位,来行生、克、制、化之道。吴国的方位在龙位其方向在辰,越国的方位在蛇位,其方向为巳位。龙克蛇,吴必胜越。龙以盘为稳,故名“盘门”。北面的“齐”、“平”二门也有扫平齐国的意思。楚国在西北方,又将西北的阖门改名为“破楚门”。其城的形态为“龟”以象自然活体的资质,此城三千余年长寿未衰,传承着吴文化。因其兴城建都的目的意欲振兴自强,称霸中原,其主题思想十分明确。

图1

五、福建泉州鲤鱼城和河南汴京(今开封)卧牛城

福建省的泉州是一个历史上重要的港口城市。有水有鱼城市才能兴旺发达。人居环境的取象,古人因天时就地利,将之营造为一个鲤鱼的形状(见图2)。城外环之以河,就取像鱼嘴唇上的游线。若要从陆上进入泉州,要经过三个水口。都在路与河流的交汇之处。这三个水口处,各建起一座水口塔,以增其势。

图2

北宋的汴京(今开封)据(宋)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记载说:东京,外城状如卧牛),保利门(疑为一,外城状如卧牛,保利门(疑为子城门)为其首。宣化门(南城墙五门中最东的一门)为牛颈。[3]卧牛有镇水,使之不泛滥为灾的功效。古人以此意识用仿生学的原理筑城。

六、龙盘虎踞秣陵(南京)城

秦朝就有人说过,金陵的地形适合建都。三国时,东吴大臣曾劝孙权定都秣陵(今南京),说这里地形冈阜连石头。后来诸葛亮来到此地踏勘,说这里山形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孙权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建都秣陵,并改地名为建业。

中国古代把境内的山系分为三大系统。其中的“南龙”正脉结穴金陵。“龙脉”是中国的传统地理观念用“龙”来作山脉系列的名称。它不仅表示山形起伏变化,也表示地下生气相通经络。万里长江水,穿过平缓的江汉平原,来到金山、钟山一个大转弯,受山形夹峙形成南龙在此结穴的形势。这样,南京居长江下游,北濒大江,号称“天堑”。东依钟山为天然屏障,南频秦淮河使城有水上通江海之路,北临玄武湖,使城区湖光山色相映。其他小山起伏,如聚宝山、覆舟山、鸡笼山、清凉山点缀其间。这样,在平坦宽广的长江下游,江河、湖泊、山冈、丘陵、平原错落有致,大江回抱,诸山夹持,秦淮、玄武左右映带,符合紫微垣局。是帝王建都的首选优良地区。自孙权之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洪武期、民国等都建都在此。总之南京城历来被称为龙盘虎踞的龙虎城(见图3)。

图3

中国古代乡村的规划布局中也大量应用仿生学方法。如牛眠形、金鸡抱卵形、雁阵形、八卦形等等。千万古村落,各都凝结着我们祖先创造的智慧。各都表现出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乡村的新规划,再也不能生般硬套国外的东西了,必须走一条中国自己的路。这条自己的路,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本土)地理的基础上,必须研究中国自己的传统建筑学。做到:古今文化交融,中西科学荟萃。一方面学习外国优秀的科学与文化,另一方面也认真研究中国本土的优秀传统。生今世不违今人,读古书当明古训。

总之,中国古代仿生学的城市与乡村规划布局与建设,有许多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是创建今天文明城市与乡村的丰富营养。也是中国千千万万城市乡村的灵魂所在。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故都风貌、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和谐的人居环境空间。切不可忽略了中国古代仿生学的城市与乡村规划布局原理。

参考文献

[1]竺可桢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0.

[2]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8,(3).

[3]徐梦莘.三朝北盟汇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供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